1.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反复双眼上睑下垂8月余,2011年04月18日入院,既往糖尿病20年,高血压病10年。2010年06月19日患者无明显诱因晨...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74岁,反复双眼上睑下垂8月余, 2011年04月18日入院,既往糖尿病20年,高血压病10年。 2010年06月19日患者无明显诱因晨起时突然出现右上睑完全不能上举,右眼球上转受限,伴复视,无瞳孔异常。当地医院头颅CT平扫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为:1. 右眼动眼神经麻痹;2.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治疗41天,右上睑能完全上举、眼球向上运动好转。2010年12月30号,患者晨起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上睑完全不能上举,左眼球下转受限,伴复视,无瞳孔异常。当地医院眼眶CT示:两侧眼眶未见异常。诊断为:1.左眼动眼神经麻痹;2.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继续上次治疗方案,左上睑能正常上举、眼球能部分向下运动。2011年4月11号,患者晨起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上睑下垂,伴复视,无瞳孔异常。遂来我院就诊,查体:视力:右眼0.25,矫正不提高;左眼0.25,矫正视力0.3。双眼上睑下垂,睑裂高度1mm,右眼下转运动受限,左眼上转、下转运动均受限。瞳孔无异常。双眼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边界清晰,色淡红,视网膜血管走形可,动脉细、反光强、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右眼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射不清,左眼黄斑区中心凹反光可见。眼压正常。胸腺CT平扫未见异常。肌电图:双侧面神经重复频率刺激波幅递减。冰试验、新斯的明试验均(+)。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均无异常。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单纯眼肌型,给予激素冲击、胆碱酯酶抑制剂及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患者上睑下垂明显减轻。北京301医院眼科魏世辉
2. 讨论
该患者老年男性,双眼上睑下垂症状反复发作,无明显晨轻暮重现象,无其它伴发颅神经损害现象,故定位于双眼上睑提肌,新斯的明试验(+),结合头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考虑重症肌无力单纯眼肌型。
约80%-90%的重症肌无力是由循环的AchR抗体引起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性疾病,多见于20-40岁女性,40-60岁男性。其临床特征为受累肌肉无力和易疲劳;症状具有波动性、晨轻暮重和活动后加重;受累肌肉不符合某一神经支配区;分为眼肌型和全身型;常伴有胸腺异常(胸腺瘤和胸腺肥大)。据文献资料,50%-70%重症肌无力患者以提上睑肌、眼外肌无力为首发症状。提上睑肌无力表现为上睑下垂,起初常由一侧上睑下垂开始,随后两眼出现交替性上睑下垂。眼外肌无力可以出现视物模糊、复视、斜视、弱视。双侧眼外肌无力多不对称,严重眼外肌无力者可出现眼球固定。重症肌无力没有单一的诊断标准,需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及其它辅助检查、RNS及单纤维肌电图、血清抗体检查综合诊断。该病应与Lambert-Eston综合征相鉴别,其由恶性肿瘤所致,男性居多,多伴发癌肿,多以下肢近端肌无力为主,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很少受累,新斯的明试验也可阳性,肌电图显示低频刺激波幅降低、高频刺激波幅增高。
该患者肿瘤标记物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故可排除此诊断。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一般以抗胆碱酯酶药(嗅吡斯的明)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病情严重者可以结合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治疗,合并胸腺瘤者可行胸腺切除术。
该患者起病先后呈动眼神经麻痹样表现,核磁检查发现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瞳孔不受累,比较符合神经眼科临床常见的缺血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因此该患者提醒神经眼科医生,对于单眼的动眼神经麻痹,仍应警惕重症肌无力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