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历史

本文作者: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疗网

肝豆状核变性,河南帕金森病网隶属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

自从1817年,英国医师James Parkinson首次描述了一组以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步态失调伴姿势不稳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疾病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多世纪,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该病的研究和探索。 
    1841
Hall将其称之为“震颤麻痹”(shaking palsy),他对该病的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但随着人们对该疾病的更多认识和了解,逐步认识到“震颤麻痹”的命名并不确切,因为,这类患者除了有肢体的不自主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外,还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一些复杂症状伴随,因此,1892Charcot建议将这种疾病称为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可能更能较全面的描述这一病症,这一观点也逐渐为大家所接受。

    虽然,人们在开始的时候已经能诊断这种疾病,但还没有治疗的好办法,值得一提的是,当神经科学界还不十分清楚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时,我们神经外科医生的先驱们,为了解除大量病人的痛苦,很早在临床就开始了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大胆探索,尽管手术方法的发展缓慢而又带有极大的危险性,正是有了这种临床大量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积累,才逐步丰富了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并逐渐改进和完善了更为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手术方法。
    Horsley早在1909年就报道了采用感觉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术治疗帕金森病,术后患者的肢体震颤明显减轻,仅伴有中等度的功能障碍。直到上世纪的20年代,锥体外系在调节运动中的作用才被认识。当时许多神经内科医生反对通过阻断这些神经传导通路来治疗帕金森病,甚至连著名的神经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Dandy也认为毁损基底节的神经传导通路将是致命的。
   直到1939年,Russell Meyers通过开颅大脑半球中间入路基底节尾状核毁损术,成功地治疗帕金森病,才证明了Dandy的错误。随着人们对帕金森病发生机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飞跃发展,不仅发明了立体定向仪,而且随着脑室造影、CTMRI和术中微电极记录等技术的应用,定向手术的靶点定位越来越准确,效果也越来越好,加之对帕金森病治疗具有“神奇”效果的左旋多巴类药物的出现,可以说,帕金森病的治疗取得了极大地成功。
    专家组正是在国际医药发展的大趋势中阔步前进,沿着科研、临床医疗相结合的道路,在治疗世界疑难病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担负着弘扬祖国中医药的重任。使我国中医药事业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造福于人类。